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张秋桔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质朴典雅 静谧澄明——谈张秋桔的工笔山水

2011-03-18 10:20:14 来源: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:陈裕亮
A-A+

太行秋韵  

        唐宋以降,工笔山水日趋衰微。宋元之际,因文人隐士的参与,水墨山水空前发展,甚至几度成为士大夫们卧游畅怀之所。山水画因此被赋予精神与品格,这种精神与品格折射出来的意境,按王国维的解读与辨析认为,包含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。有我之境,以我观物,故物皆着我之色彩。无我之境,以物观物,故不知何者为我,何者为物。然,何为有境界,何为无境界呢?王国维进一步解读认为: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,谓之有境界,反之则为无境界。也许写真景物真感情,这才是山水画的生命力,才是其得以空前繁荣的缘由吧。

  工笔画完整而严谨的制作程序,使得画家在严谨细腻之余,难以赋予太多的情感,更是缺乏创作时应有的激情,使得工笔画囿于范式而渐离情感,终被人们以俗气等闲视之。工笔山水尤甚,无论是在盛世,还是在乱世,山水总是给人以心灵的洗礼,让人远离喧嚣与名利,亦或是忘却兵祸之痛。而这一切,都因人们赋予情感于林泉,使山林具有了“止痛”的功能。显然,严谨细腻的传统工笔山水远远未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渴求。因此,它逐渐被边缘化,渐渐为水墨山水所取代了。

        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,由于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视野的拓展,工笔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,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勃发的生命力。但是,时隔三十年,今天的工笔画人痛苦地发现,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地赋予工笔画学术与文化内涵,他们仍然未能完全摆脱这种匠气的诅咒与谩骂。痛定思痛之余,他们提出了“工笔画的写意性”这一概念,即以写意的精神,赋予工笔画情感和文思的内涵,使工笔画成为可以更好地影响人、感染人的艺术,它既能满足人的视觉张力需求,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卧游畅怀的精神需求。

武夷九曲系列之武夷七曲

     初看张秋桔的工笔山当然,这种探索正在实践中,能否最终改变工笔画匠气的诟病,目前尚且不能定论。论者注意到,学院工笔的代表人物何家英和唐勇力曾多次倡导工笔的写意性,即使是在即将举行的“全国第八界工笔画大展”中,作为主办单位的中国工笔画学会,也是旗帜鲜明地指出,参展者须探索实践工笔的写意性,使工笔画重焕生机。这就是工笔写意性的价值,也是人们抱以殷切期待的缘由。

  谈到工笔写意性,就不能不谈青年画家张秋桔。张秋桔生于中国书画之乡福建诏安,他尝戏言曰:我从小就是开门见山。他出生在山腰下,从小就被大山锁住。小时候,未能与都市的霓虹灯、汽车、洋房亲密接触,甚至连做梦都不敢想象。但是他却因缘际会地脱破此牢笼的拘囿,浸润在大山的浑厚中,汲取山水林泉的灵气,寻找大自然的乐趣。久而久之,这种山水林泉的清趣韵致便洗礼了这颗童心。诏安本是书画之乡,文化艺术气息极为浓厚,从小他便受教于当地名家沈吉文先生,及长,则求学于泉州师院美术系,后又赴京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修。此番研习、目染,终使张秋桔成为全国青年工笔山水画坛的杰出代表。

水,笔者为其独特的艺术样式所深深吸引,一翻品读赏玩之后,更是对其质朴典雅的品格和静谧澄明的意境赞叹不已。古人论画:最可贵者韵,最不可犯者俗。俗者,即为俗气也,概而言之,乃是受世俗礼教、规矩之束缚,循规蹈矩,未能独树一格,沁人心脾,使人受到熏陶,脱离了艺术的洗尘养心的功用。韵者,乃能使人观后,余音袅袅,绕梁三日终不知肉味也。然要脱俗流韵,非矫揉造作者可为也,亦非匠工可为也。

  张秋桔为人质朴,不矫揉掩饰,年少便受林泉洗礼熏陶,与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的物欲横流的当下,保持了适当的距离,免受其污染侵蚀。这种质朴阳光的性格,反映在其画面上,便是刚健的线条,便是用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、书写生命状态的线条。这种质朴使他能打破工笔画的陈规陋矩,他以皴擦代敷染,以墨代色,使工笔画脱离了勾线填色简单而又细腻的范式。这种发自内心、写出生命状态的线条和枯湿浓淡的墨韵,让画面充满了典雅的气象与品格。

  张秋桔未及不惑之年,成就了质朴典雅的艺术样式,是让人钦佩的,也是让人欣喜的。然在感叹之余,反观今日之工笔画坛,以众多功夫在材质、肌理及带有装饰感的做作下,使林泉不再高致,而是一幅做工考究的装饰品罢了。这种脱离了艺术生命的做作不但害人,也是害己。它让画工愈加匠气,让观者愈加尘俗。正如水墨山水一般,张秋桔的工笔山水是可以反复品玩的,是能让人找到心跳的感觉,沉醉于画家所构筑的精神家园,并能使人有所感悟,有所提升。这种精神家园的构筑,张秋桔通过春山明媚、夏木繁阴、秋林摇落萧疏、冬树槎枒妥帖的四时气象的写照,用写意的精神发出他对天地、对造化的观察体悟之后的喟叹。他观物则类情,上升至观我通德的境界,在物我两忘的意境,作心灵畅想与遨游。

1 2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张秋桔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